美國鬼才導演 Wes Anderson 的巔峰之作,獲柏林影展、金球獎並奧斯卡等多項榮譽,在廣大影視受眾和藝術評論中皆取得極高讚譽。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 2014
Director / Wes Anderson
Writer / Wes Anderson, Hugo Guinness
Star / Ralph Fiennes, Tony Revolori, Willem Dafoe, Jeff Goldblum, Saoirse Ronan
初觸電影的青少時期,便無意識地著迷於電影與觀眾之間那種「擦身而過」的關係。不管是多沈重的歷史、多敏感躁動的年代,或是充滿遙思奇想的未來……不論是什麼,我們都可以輕易地沉入其中,然後不帶牽掛地轉身離開。我喜歡這種毫無負擔的沈浸,過癮之餘也不需擔心自己會走迷在哪一份劇本裡。《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就頗像這樣的電影,可以任你深遊在歷史和人性的矛盾中,也可以單純淺嚐它是一道精緻甜點,一次滿足華麗的視、味覺享受。
起初我好像沒有耐心去聽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但在《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裡頭,故事的本質成為作者述說的內容之一,Wes Anderson 不僅把整架戲佈置得精巧迷人,讓人瞬間失去招架之力地跟了進去;更在劇情線之外,賦予敘事方式一份嚴謹的含義。雖然 Wes Anderson 以強烈風格著稱,但在本片中,形式非但沒有僵化、流於某種效果器,反而完全融成劇本的一部分,人物、故事與風格,在一片清新粉色的舞台上,合力推送著關於昨日的惆悵。透過作家的書寫、門僮的口述,那段不可思議的歷險,就這麼一句句、一頁頁地,在一個全新的年份裡呈現給願意翻讀的人們。「故事」在這裡,不再只是類型電影中帶著奇幻色彩的引言,或是為了介紹角色而訂製的背板;它真正連接起創作者與受眾之間的共鳴。戲中有戲、塔中有塔,《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很大一部分滿足了觀眾對於挖掘的樂趣。
[quote]「人們總是認為作家的想像力會永不枯竭,這是一個極其普遍的錯誤想法。認為作家永遠能創作出取之不盡的軼事和趣聞,所有的故事都能像魔法般憑空出現。但事實卻完全相反。一旦人們知道了你是個作家,就會主動送上人物與故事給你,只要你時時刻刻保持尋覓和仔細傾聽的能力,這些故事就會在你的一生中不斷地找上門來。」[/quote]
觀影途中,一直沒弄懂片頭這段話與故事有何干係,直到影畢翻閱解析評論,細細體會後才知作者試圖傳達的意念。原來人與人之間是建立在記憶、經驗和歷史的交換上;世代與世代亦是如此,都需要一份關於聽與說的誠意;如同 Zero 悉心習得 Gustave 的技巧和氣息、作家憑著好奇心分享了 Moustafa 的秘密、Wes Anderson 戮力致敬 Stefan Zweig 的文學情感、聲光受眾讀取創作人的一部分……然後這些東西又會在自己裡面薈成新的故事,如此不斷傳遞。
每回欣賞 Wes Anderson 的作品都會留下一抹相似感受:整部電影不至令人大哭或大笑,但總有那麽一兩句台詞,會悠悠地抓住心臟。當 Gustave 和 Zero 第一次在火車上被盤查,警長在發給特別通行證時説了:”Your concierge was very kind to me when I was a little boy.” 接著,鏡頭帶到 Zero 驚魂未定又無辜的臉龐。我覺得這是一句頂好的台詞,在那個緊張的片刻,不僅直接說明 Gustave 一貫高貴的品德、體現往日還可以知恩圖報的溫情(過去的我如此被恩待,現在的我願意給出同樣的寬容);更有意思的是它好像旁白一樣道出 Gustave 與 Zero 之間,是師徒也是朋友,更是那滿懷善良的本質。
一個有趣的點是,在故事的尾端,當我們以為 Moustafa 買下傾頹的飯店是為了紀念救命恩師 Gustave,然而他卻說,這麼做其實是為了昔日戀人 Agatha。這下,我們才在一切紛亂緩緩落幕後,感受到 Zero 對 Agatha 情感的深度。原來 Agatha 戲份不多,是呼應兩人快樂卻短暫的時光,而她的離去對 Moustafa 竟是這麼不願回憶的過去。這樣的敘事反差,帶來一種貼近真實的心痛,叫我們一邊感嘆逝去的流時,一邊讚嘆導演說故事的高竿。
Agatha 也好,Gustave 也罷,《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就這樣將許多世事的感傷埋在甜蜜餡料裡。清亮的歐洲民俗樂器隨著聖歌的旋律響起,我們毫無戒心地咬下一口,才知那是得來不易的人生滋味。
.
.
IMDb 8.1
Rotten Tomatoes 91
My Rating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