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年代經典科幻作品《攔截時空禁區》,透過一場 23 世紀的逃亡,描繪對生與自由的省思。
Logan’s Run / USA / 1976
Director / Michael Anderson
Writer / William F. Nolan(novel), George Clayton Johnson(novel), David Zelag Goodman
Stars / Michael York, Jenny Agutter
《環遊世界八十天》金獎導演 Michael Anderson 的經典之作,改編自 60 年代的系列小說,獲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提名,並土星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道具在內等六項大獎。本片最大的成就之一,不外乎那光彩奪目、大膽不羈的影像呈現,讓視效團隊榮獲奧斯卡特別成就獎。
※ 獲獎人之一的好萊塢繪景大師 Matthew Yuricich 也以此打開他的知名度,爾後又參與了如《第三類接觸》、《銀翼殺手》等科幻鉅片的製作。Yuricich 幾乎是好萊塢最多產的繪景師,當他接下小金人,除了感謝他的妻子,他說:「我也必須感謝我自己,我認為我值得這個獎項。」
那是西元 2274 年的世界,人類被電腦統治,而在嚴密的數位監控底下,是極盡的享樂,2274 年的字典裡沒有父母、工作、家庭、房貸、生病或生死,人們一出生就是等著購物、玩耍、縱慾,享盡所有科技帶來的便利…聽來相當美妙;然而相對的代價,也就是那唯一的不自由——所有人都必須在 30 歲時進行「重生儀式」:穿著白袍,圍成一圈,在眾人的歡呼中緩緩騰空,最後像被雷電擊中一般化成火花,進入轉世。如果你想,「這麼詭異的規則,八成沒有人接受」就錯了:生由電腦、養由科技的人種,一生無牽無掛,他們信任計算機大神,不曾對自我的存在有多少懷疑,更不會去破壞傳統規則。再說,不願服從儀式者格殺勿論,誰會想要拿命開玩笑?即時享樂實際得多。故事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
在我所看過的反烏托邦電影中,少有像《攔截時空禁區》,將集權體制下的愚民政策拍得這樣鮮艷快樂;飄逸的服裝、發達的交通、便捷的整形手術、大型健身 SPA 館、無止盡的肉體之歡,理直氣壯的揮霍青春…。而也就因這樣的描繪,更顯逃亡的難處和其背後的精神。原以為劇情會在成功逃亡後戛然而止,但卻出現驚喜的片段:藉由和一位老者的對話,突然之間,電影用一個微妙的角度,帶領觀眾去體察原本熟悉的事物;畫像、書本、貓咪和皺紋,甚至父母、家庭、愛與一段恆久的關係。在這場戲裡,主人翁們彷彿接上新的天線,開始感知在他們靈魂深處對生命原始的渴望,進而能恢復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然後,再一直到 Logan 獨自對抗電腦的高潮戲…自由與愛的代價雖高,卻因著兩位主人翁的勇氣與意志,才叫人看見欣慰結局。進一步省思,面對因年歲隨之而來的責任、承諾、志念與使命,自身是否真嚐到生之甘甜,而能把它活得像是值得那一場份不顧身的逃亡?
Jessica: “So, people stayed together for this feeling of love? They would live and raise children and be remembered?”
Old Man: “Yeah. Raised me, didn’t they? Right in there.”
Jessica: “I think I’d like that, Logan. Don’t you?”
Logan: “Why not?”
Jessica: “Beloved husband.”
Logan: “Beloved wife.”
Old Man: “Beloved son.”
剛看完本片時幾乎沒有任何感想,但在斷推想劇本安排後,才驚覺原來電影的思考很深。活在 21 世紀的我太習慣跟著眼球跑,容易輕忽粗糙的東西。用現今的眼光,理當覺得電影的思維太簡單、太俗套,然而《攔截時空禁區》就是在這樣直觀的背景下,討論了可說是人類生存大哉問中,一個幾乎不會退潮的主題,又創造出自有的視覺故事,成為經典。
.
.
IMdB 6.8
Rotten Tomatoes 68
My Rating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