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幾年前看完傳記《史蒂芬.史匹柏:我不會一輩子就這樣》,以及經典科幻作品《第三類接觸》後,我就瘋狂的想找《火光》和《漫遊》來看。其中,《火光》是美國大導 Spielberg 於 18 歲時所完成的第一支電影長片,是他傳奇電影生涯的濫觴,也是《第三類接觸》最原始的雛形範本(後來才知道,該片的膠卷因為片場燒毀幾乎全毀,僅剩下大約 4 分鐘的片段)。
Firelight / 1964
Director&Writer / Steven Spielberg
今天終於看了《火光》的片段,影片底下有網友留言說:「真是羨慕當年那在鳳凰城的 500 位觀眾!」是啊,除了鳳凰城小戲院的那 500 位觀眾,以及當時與 Spielberg 有所接觸的電影人,再沒人有福能欣賞得到,關於它的種種想像也就真的只能留給想像。
《史蒂芬.史匹柏:我不會一輩子就這樣》一書中描述了許多關於《火光》的製作過程,以及當年一些業內人士對這部作品的評論,可以看出 Spielberg 青少時期就展露的電影天賦,包括導戲、編劇、配樂、混音、製片…當然還有他那無窮且驚人的拍攝創意。Spielberg 12 歲那年的一場流星雨,滿天落地的星光成為他創作《火光》、《第三類接觸》的靈感;而我想說,這位怪小子所散發濃烈的熱情與才情才氣,也好像在黑暗中四處竄流的火光一樣深深吸引著我。
本篇節錄該書中關於《火光》的一些事——
《火光》在星期二的首映會中吸引了所有人的注目。——《亞利桑納共和報》標題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又五十分鐘裡,影片中來自天上的色彩光芒將人類狹持並送往外太空「動物園」的一幕幕場景,讓觀眾看得如癡如醉。首映會的一張門票雖然只有七十五分錢,但當天晚上『鳳凰城小戲院』的票房收入已足以讓這部片子獲利。
史匹柏讓 Allen Daviau 欣賞《火光》。這位後來為史匹柏的數部影片掌鏡的攝影師表示:「就演技等因素來看,《火光》可說是一部小孩子看的電影,但是,老天,有些場景的大膽創新作風,卻是不得了。這部片的特殊效果令人驚奇萬分,而這些點也是史匹柏特別重視的。他以壓皺的鋁箔片與取自廚房的果凍製造出來的效果令人叫絕。」
「當時拍那部片可真是個大工程。」現在專事寫作科幻小說的庫克讚嘆,「史匹柏自己寫了看起來頗具專業水準的劇本,自己擔任製片經理、張羅道具,還得哄演員入戲,等於是一手包辦了所有大大小小的事。他推動事情的本領簡直他媽的厲害,知道怎麼讓別人替他效命,而不必逼迫人同意他或讓人覺得討厭他。他不是那種喜歡大放厥詞的人,從不告訴別人他接下來要做什麼,而是直接付諸行動。他知道自己要什麼,既年輕又有魅力,而他那種熱忱與專注的精神非常具有感染力。」
Chuck Silvers(環球電視台某部們負責人,幫助史匹柏進入好萊塢的關鍵人物之一):「我當時心想,這部片子太棒了,史匹柏是怎麼拍出這樣一部電影的?真是了不起!那些戰車的移動拍得非常逼真。史匹柏簡直就像我所認識的所有天才攝影大師一樣棒。另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把對白、各種音效與音樂等都錄了下來,而且完成了混音。毫無疑問的,他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信心滿滿的他,認為一切都將會照著他所想要的方式實現。」
唐尼馬提聶利(環球剪接師):「史匹柏是個討人喜歡的年輕人,對人非常友善,一點都沒有自命不凡的樣子。他拍了一部8厘米影片,就是那部早期版的《第三類接觸》。有一些鏡頭對一個業餘人員的作品而言很有意思,但他當時已經不是業餘的玩家了。從這部8厘米影片,我看得出他的確很有才幹。他對自己要走的路很篤定,而且他是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史匹柏在說故事方面的天份、早熟的視覺表達能力,以及對複雜動作與演員間互動的掌握,依然使得《火光》成為一部成為一部扣人心弦的長片。故事主要在敘述一小組科學家對於一些發紅、白、藍光線的神秘球體,從外太空來到地球綁架人類、動物並帶走其他物體一事,展開調查的經過。
史匹柏的父親阿諾(Arnold Spielberg)資助《火光》的製作,以迎合他這個具叛逆性的小孩。他還幫史匹伯設計小型道具,為攝影篷(車庫)內拍攝的場景調度燈光,為史匹伯拍攝推軌鏡頭建造軌道(當時此種拍攝方式已成為史匹柏影片的特色)。此外,史匹柏也徵召他的三個妹妹參加製片工作。雖然當時知識仍嫌不足,史匹柏卻胸懷大志,在拍攝《火光》時,他曾經告訴工作夥伴,「我要當科幻片的塞西爾(Cecil DeMille)。」
史匹柏和他父親運用巧思設計出各種視覺特效,使得他們以小成本拍攝的電影,給人一種好萊塢壯觀的電影場面假象。這些特效包括以各種光學技巧製造出超自然的火光,用精緻的袖珍模型來顯示被不明「火光」所攻擊的目標、一座罩在玻璃帷幕內的小鎮、以及一座紙板做成的山,用來拍攝「火光」瓦解國民兵部隊、戰車與吉普車的停格畫面。
「有一天晚上,父親半夜裡把我叫醒,將還穿著睡衣的我趕上車。」史匹柏回憶道,「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心裡很害怕,而且母親又不在身邊。我一直在想,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父親已經在保溫瓶中裝滿咖啡,還帶了幾條毯子,在整整開了大約半小時後,終於在路邊停下來。當時已經有一、兩百人在現場,每個人都躺在地上仰望著天空。父親也找到了一塊空地,把毯子攤開,我們都躺了下來。父親指著天空,結果我看到了燦爛的流星雨。顯然氣象局曾經事先宣佈過相關消息,那些明亮的光點交錯竄流的景象真的非常壯觀。我的父親這麼做真的把我嚇死了,可是驚魂未定的我還是被流星雨深深吸引了,而且非常好奇它的來源以及它是怎麼形成的。父親向我們解釋所看到的天文奇觀,但我不想聽,我寧願相信那是一顆顆掉落地上的星星。」這段記憶促使史匹柏拍出他的第一部長片《火光》,之後又把這部片子重拍成《第三類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