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名導 Christopher Nolan 第十部執導長片《敦克爾克大行動》觀影心得簡記。
Dunkirk / UK / 2017
Director & Writer / Christopher Nolan
Stars / Fionn Whitehead, Aneurin Barnard, Kenneth Branagh
我喜歡《敦克爾克大行動》一開場至中段的整體調配——亮幕,年輕士兵的身影在敵軍漫天的傳單中緩緩落步,幾個簡單的角色動作,即將壓抑絕望的氛圍渲染得飽和,接著,槍聲砰地打進耳根,狂奔,狂奔,來不及驚嚇。喘息之餘,畫面拉開成一片白色沙地,隊伍望向一望無際的灰海,彷彿等待判決的重犯。隔海濃霧的背後,未知是心繫已久的歸屬之地,或者另一波赤裸無情的死亡奪命。陸海空的單色景致浮出時間軸字樣,三個空間三種時間的序曲響起,隱隱預告著將至的苦難。一氣呵成的起頭與定調,濃郁而調和,帶給觀者足夠份量的期待;那是在娛樂大片亂流中難得的期寄之心,對於聲、對於影,對於接下來將怎樣怎樣的單純的故事渴望。
當然必需歸功導演非線性剪輯的流暢技巧,當鏡頭在陸海空之間切換,大腦可以十分順當地將自己置換到不同時空裡;我挺喜歡電影這三重視角的交換,透過剪貼排列,模糊、抽離了時間的刻度,卻調勻出同一種存活下去的志態,不分時刻場域,皆在騰浪中換氣,在捲沙中掙扎,拔腿尋找下一個掩護⋯⋯全片沒有多餘的激情,只有一幅回家的簡單圖像,呼應片末首相之演說:「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將在敵人登陸的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絕不投降⋯⋯。」33 萬人回家了,新的戰鬥才正要開始。
不過,後來的段落似乎沒有更多驚喜了。本片既有影像做為故事媒介最純粹的功能運用,毫無疑問是出色的圖說電影,然另一方面,故事核心的鋪埋與揭露,未有足強的動機展現;「家迎向他們」的概念非常動人,但卻不見其背後支持這個意念的理由,觀影情感不僅未能好好堆疊起來,中後段甚至陷入疲乏迷惘的狀態。
《敦克爾克大行動》將觀眾拉進戰爭現場,分享那片海灘上各種徬徨無助的特寫,一幀幀詩化的景象低調而別緻,安靜、謙忍,對人性善面懷有深沈的肅敬,對惡面則有寬厚的包容。雖沒有太喜歡《敦克爾克大行動》,但不能否認 Nolan 拍出了一部值得進場傾神專注欣賞的佳作。那聲與那影,都烙印了下來,又保留了一點夢境的顏色。
.
.
IMDb 8.5
Rotten Tomatoes 93
My Rating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