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 年,法國電影製片/魔術師 Georges Méliès 取材科幻小說之父 Jules Verne 的著作《從地球到月球》(1865),以及 H. G. Wells 的《最早登上月球上的人》(1901)。
A Trip to the Moon / 1902 / France
Director / Georges Méliès
Writer / Georges Méliès, Jules Verne, H.G. Wells
總算回到科幻與特效的起點,目睹月球先生「案發」的過程。每每決心提筆書及影史重要作品時,總不免浮出一絲擔怕,怕無法完整表述內心對偉大作品的讚嘆。很酷的是,欣賞 Georges Méliès 的《月球之旅》不太有這種多餘又假掰的負擔,因為這部電影實在是太可愛、太讓人放鬆了。因著它滑稽的表演、簡單的劇情,觀影之時,只會從內心發出單純的微笑與喜愛。
Méliès 曾說 :「我決心要拍一部能展現人類偉大夢想的故事。」這位大魔師真的辦到了。二十世紀初,一個電影才在學步的年代,人類不久前才被「螢幕裡衝出來的火車」給嚇著。Méliès 也是這群被嚇到的觀眾之一,他被這種新的娛樂方式給深深迷住,開始把他所知道的魔術戲法,精巧移植到攝影機前面。在攝影視覺層面,《月球之旅》首度使用淡入淡出、多重曝光、手工著色等技巧,是史上第一部以多個單一鏡頭組成的,具剪接敘事手法的電影。Méliès 秉持實驗精神,以土法煉鋼的方式呈現佈景,巧妙讓虛實影像重疊在同一個畫面裡,就此將人類的想像力,從小小的方形螢幕裡延伸到無邊無際的宇宙,開啟餘後一百年華麗的視效舞台。藝術層面上,Méliès 也是重要的推手之一,加速讓「電影」成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娛樂形式,一如片中的天文探險家,引領眾兵登陸未知的世界,裝載無限可能。《月球之旅》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該組織第一次將電影作品納入保護項目。
觀賞本片首先會為電影中逗趣的想像力會心一笑,在心底佩服一番魔術師驚人的奇想;接著就很難不去想起好萊塢那大把特效氾濫、了無新意,以及因為龐大預算考量而胎死腹中的電影。明明就是一百一十年前的產物,其妙趣與興奮程度卻超越現代許多院線片:形式率性的太空船、長著人類面孔的星星月亮、謎樣的月底洞穴、粗糙又奇幻的視覺質感⋯⋯種種巧思不僅成就一場想像力的太空之旅,也象徵創作者對攝製影片最原始的熱血、對動態影像的迷戀,以及對實踐夢想的執著。這份創作理念穿越百年時光,或深或淺的影響每個世代的電影人,每個篳路藍縷的手工影業後繼者。身為一個單細胞影癡所能做的,除了因著窺得影史的鳳毛麟角而沾沾自喜之外,別無其他。非常期待欣賞《雨果的冒險》。
※ 筆記:電影初期有彩色版與黑白版,不料彩色版失傳,直到 1933 年,電影導演 Serge Bromberg 才從收藏家手中取得彩色版的拷貝。經過十年的修復、上色、配樂,彩色版的《月球之旅》才再次回到世人面前。紀錄片《梅里葉之月球漫遊》收錄了 Melies 16 部影片,深入介紹電影的修復工程,極度想要找來看。(如有任何本片相關的書籍推薦,歡迎傾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