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開始認真看電影是在 2009 年,然後 2012 至 2019 年之間陸續有文字產出,2020 至 2023 年,因工作生活忙碌關係,欣賞電影的頻率大幅降低,也幾乎再沒有敲鍵盤的紀錄;也是在差不多的時間,COVID-19 肆虐全球,重創電影產業。2024 年的現在,再次一點點接回電影世界。
感受變化最深的,是自媒體洪流的興起。2019 之前,有在網路上露出文字的影評、影迷、作者、部落格、繁體中文媒體或資訊網站,數量不算很多,許多小眾作品甚至搜尋不太到相關討論。記得那時候,朋友之間還會開玩笑說,台灣(或我所在的台南)好像電影文化的沙漠。
短短幾年之間,我們開始有了 Instagram、Podcast、短影音,更多類型的影展、更多不同種類的放映形式,以及複合型態的發展。過去編輯文章的作者,有些轉進 Youtube 的創作,有些能量累積爆發,推出書籍、雜誌、周邊——有些帳號停更,但也有很多有趣的社群內容和 Podcast 頻道如雨後春筍,數量多到有點追不完。對於一個曾經暫離電影世界的人,主觀感受上,台灣電影媒體產業好像有一種飛躍,國內外電影繁體中文的搜尋頁面,開始沒有盡頭;從電影本身,到電影製作、導演、編劇、演員、文字評論、聲音評論、冷知識、鏡頭語言分析或從各種領域(音樂、服裝、視覺、心理)解析電影⋯⋯越來越多影迷都在發表有關電影的種種,也在踏出電影院之後,持續的集結成聲。一個奧斯卡獎,過去可能只會從特定來源(或電視媒體)接收喜訊,現在則是各種帳號洗版式的湧入動態頁面。繁體中文電影網站,也在「量」的累積之下慢慢持續朝向「質」的發展。我們(台灣)甚至還開始有了自己的影評人協會。對於市井影迷,欣賞電影、討論電影和書寫電影這件事,好像終於在某種層面上不是太寂寞了。
站在 2024 的這個端點回望,大致是這樣的心情。雖然我終究不能確定電影之於我自己的意義是什麼,只是持續單純的喜歡著。
(不過,電影作品本身的質量,及其整體質地、觀眾口味的變化,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