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菲林漫步
菲林漫步

— 迷戀故事之人,前往光與影的深空宇宙 —

  • About
  • Column
    • 關於劇本
    • 電影美術
    • 電影聲波
    • 幕後製作
    • 影人專訪
    • 逐格筆記
    • 關鍵字筆記
    • 電影不冷場
  • Genres
    • Drama
    • Action
    • Crime
    • Adventure
    • Comedy
    • Romance
    • Romance Comedy
    • Thriller
    • Animation
    • Fantasy
  • Sci-fi
    • 復古未來
    • 反烏托邦
    • 宇宙探險
    • 時空穿越
    • 地球探險
    • 星際戰爭
    • 怪獸
    • 機器人
    • 人型兵器
    • 外星人/生物
    • 人工智慧
    • 虛擬網路
    • 基因工程
    • 世界末日
    • 後末日
    • Other Theme
  • Age
    • 19c
    • 00s
    • 20s
    • 30s
    • 40s
    • 50s
    • 60s
    • 70s
    • 80s
    • 90s
    • 2000s
    • 2010s
  • Award
    • AFI 百年百大
    • 奧斯卡
    • 金球獎
    • 威尼斯影展
    • 柏林影展
    • 坎城影展
    • 土星獎
  • Nationality
    • America
      • USA
      • Canada
    • Europe
      • UK
      • France
      • Germany
      • Denmark
      • Switzerland
      • Belgium
    • Asia
      • Taiwan
      • Japan
      • Korea
    • Oceania
      • Australia
  • Rating
    • ★★★
    • ★★☆
    • ★☆☆
菲林漫步

— 迷戀故事之人,前往光與影的深空宇宙 —

9 項《火星任務》中真實的 NASA 太空高科技!

Posted on August 21, 2015April 2, 2016


NASA 日前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小說《火星任務》中,真實應用在太空科學的高科技。實在沒想到在電影上映前就能讀取官方相關介紹,令人振奮,文章還用心的附上電影劇照對照圖,等於一次攫取科學常識和電影預告,不亦樂乎。

2011 年,一位電腦工程師將平時寫的科幻故事 PO 上網,意外獲得極大迴響。2014 年,他的首部文字作品《火星任務》正式出版,這位工程師安迪威爾遂成為當紅作家,小說更被雷利史考特相中,翻拍成電影《絕地救援》,預計今年(2015)十月於北美上映。

類屬硬科幻的《火星任務》以科學為基石,模擬 2030 年 NASA 的太空旅行。雖然安迪威爾筆下描寫的是二十年後的世界,現在的美國太空總署,卻也確實正在研發許多小說中出現的科技設備;毫無疑問,科幻作品與現實世界的時差已越來越小,界線越來越模糊。

本篇將附圖整理出 NASA 介紹的 9 項太空高科技,讓喜歡《火星任務》的書迷可以藉此一窺小說中的真實世界。

※ 本文內容及圖片簡單整理自 NASA 網站文章,若對詳細全文有興趣請移步至 ▸〈Nine Real NASA Technologies in ‘The Martian’〉※


01. 【居住艙】(Habitat)

居住艙是馬克瓦特尼在火星上的家,是小說主要場景之一。居住艙中備有大氣調節器,太空人在艙間內不需穿太空衣就可活動。

▼ 電影中的居住艙

real-nasa-technologies-the-martian+Habitat

在真實世界中,太空人會在林頓詹森太空中心*進行星球生存模擬(HERA)*,為長期任務做訓練。HERA 擁有完全獨立的生存系統,這個兩層的居住艙內有起居空間、工作站及模擬氣閘艙。HERA 提供有用的維生數據,幫助 NASA 瞭解該如何改進相關的深空作業。

▼ 林頓詹森太空中心隸屬 NASA,位於休士頓。中心內的 HERA 簡單講就是一個模擬居住艙

real-nasa-technologies-the-martian+Habitat


 

02. 【作物農場】(Plant Farm)

農業是太空科學重要的研究項目。小說中,瓦特尼把部份居住艙改造成自體循環的小農場,靠馬鈴薯維生。

▼ 火星由史以來第一個農夫瓦特尼(麥特戴蒙飾),好溫馨的畫面

real-nasa-technologies-the-martian+Plant Farm

在今天的國際太空站上,太空人擁有豐富的食物補給;但在六千五百萬公里外的火星,太空人就像瓦特尼一樣必須自給自足,因為糧食送達最快也要九個月後。在近地球的軌道上,生菜是最容易生長的作物。在 ISS 上,蔬菜屬於極具開發潛力的新鮮食材,只要使用有色光線控制,蔬菜就會乖乖地生長,按時供太空人食用。目前, NASA 正積極開拓可種植的作物種類,以確保未來登陸外星球的太空人能夠滿足營養需求。

▼太空人正在國際太空站的實驗室中收成生菜。特殊紅光是專門栽種太空生菜的必需品

real-nasa-technologies-the-martian+Plant Farm


03. 【再生水回收系統】(Water Recovery System,也就是小說中的淨水器)

火星沒有川水湖泊,太空人需要自行製造水。有讀過小說就知道,聰明的瓦特尼不曾浪費一滴水資源,在沒有任何外來救助的情況下,他研發了一套系統,盡可能地蒐集所有水氣以求生存。

水資源實在太珍貴。在國際太空站上,同樣沒有一滴汗水、眼淚或尿液會被浪費。透過這套再生系統,太空艙內的水份會不斷被過濾、淨化。有位太空人曾這麼說:「今日的咖啡來自昨天的咖啡。」

 


 

04. 【製氧系統】(Oxygen Generation)

除了住所、食物和水,在火星上生存還有一項重要的條件:氧氣。火星上沒有氧氣,瓦特尼無法恣意進行艙外活動,他必須隨身攜帶氧氣補給。

國際太空站也備有相同的製氧系統,以電解方式分離水分子中的氧氣和氫氣。氧氣就這麼被釋放到空氣中,至於氫氣則進入製水循環系統。目前 NASA 正致力於將更多空氣中的殘餘物質(副產品)轉化為可用的氧氣。

▼ 由俄羅斯設計的製氧機(source via)

real-nasa-technologies-the-martian+Oxygen Generation


 

05. 【火星太空裝】(Mars Spacesuit)

火星地表對人類並不是太有善,那裡沒有空氣並且極其寒冷。太空人若要在火星上進行各種採樣任務,一定得穿著特製的太空衣。太空衣亦是小說中的救命必備物,相當有創意的瓦特尼把它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人拍案叫絕。

▼ 《絕地救援》中的火星太空衣,可以在左手臂上看到生命指數顯示屏

real-nasa-technologies-the-martian+Mars Spacesuit

NASA 也正在努力研發適用於火星的太空衣,設計師需要詳細研究火星的各種險峻環境,以便製作能完整配合任務內容的太空衣。火星上那些大量的塵埃也是漫遊火星的一大難題,過量的塵土會嚴重影響太空人和太空艙的運作。因此,NASA 設計出一套特殊裝置,讓太空人可以「從背部」離開太空衣進到艙內,把太空衣留在外頭,以防灰塵玷染太空艙。

▼ NASA 最新的太空衣設計樣本 Z-2,當時還廣邀大眾投票選出太空衣的三種顏色(但這個造型怎麼只讓我想起 Gru)

real-nasa-technologies-the-martian+Mars Spacesuit


 

06. 【火星探測車】(Rover)

火星車是整本小說中最令我頭痛的東西,因為在接觸本書前我從來沒看過火星車,所以很難明白一台車子如何能經歷瓦特尼那霸王式的大改造、裝載各種大型器具,甚至還可以外接帳篷,擴增內部空間。記得還曾在〈8 項《火星任務》中的太空設備〉中胡亂猜想探測車的模樣,這下看完電影劇照和 NASA 的圖文解說後終於真相大白——

▼ 電影中的探測車,有六個大輪子

real-nasa-technologies-the-martian+Rover

太空人一登錄火星,就必須在那裡待上整整一年,因為火星運轉的軌道和地球的距離在一年後才會再次來到最小值,方是最適合返航的時機。因此,太空人將會有大量時間進行各種火星研究。NASA 當然不希望研究範圍受制於人類的腳程,專門探索火星的坐騎「漫遊者」於此誕生。火星車被設計得相當強大,能夠翻山躍谷,頑強得足以應付嚴峻的火星生態,以及各種突發狀況。

▼ NASA 目前仍致力打造能適應各種地理環境的火星探測車,Multi-Mission Space Exploration Vehicle(MMSEV)

real-nasa-technologies-the-martian+Rover


 

07. 【離子推進器】(Ion Propulsion)

在《火星任務》中,戰神計畫三號的成員所搭乘的赫密斯號,就是利用離子推進器來完成這趟超過 28 億哩的航程。離子推進器將帶電的離子加速後,以每小時 20 萬哩的超級高速噴出。太空船雖只是感受到輕微的風吹,但它會持續加速,積年累月後便能達到超凡速度,加上離子推進不需很多燃料,替整個航行計畫省下可觀的資源,是當今最經濟實用的推動技術。

▼ NASA 目前正持續研發更新型的離子推進器

real-nasa-technologies-the-martian+Ion Propulsion

美國太空總署在 2007 年發射的無人探測太空船曙光號(Dawn Spacecraft),便是使用這項技術,以每小時 25 萬哩的飆速打破其他探測船的紀錄,率領人類的腳蹤首次光臨兩顆行星(穀神星以及灶神星)。


 

08.  【太陽能面板】(Solar Panels)

火星上沒有石油,沒有風,太陽能因此在太空任務中扮演極重要的能源補給角色。書中的赫密斯號就是運用太陽能電池組作為能量,瓦特尼也多次使用太陽能板,進行長時間驅車旅行。

現今的國際太空站擁有足以讓 40 個家庭使用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太空站其實並不需要如此大量的電力,但多餘的電能可以減輕任務失敗帶來的損害。NASA 現階段的火星探測先鋒獵戶座,將以太陽能電池發電的方式,帶領人類朝未知的宇宙邁進。

▼ ISS 的太陽能面板相當穩定,打從 2000 年首批太空人被送上太空站起,它就敬業地持續供電直到現在

real-nasa-technologies-the-martian+solar+panels


 

09.  【放射性熱電產生器】(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RTG)

四十年來,NASA 已經使用「放射性熱電產生器」支援超過 20 次的太空任務,包括火星探測車好奇號,以及即將流浪者 Mars 2020,都是使用這項新世代的發電技術。

▼ 大致呈圓筒狀的 RTG(source via)

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real-nasa-technologies-the-martian

我們可以把「放射性熱電產生器」視為一種太空電池。同位素鈽在衰變過程會產生大量熱能,RTG 便將這些熱能轉換成電能。鈽擁有極強的輻射線,為了防止輻射外洩,書中的太空人把這玩意埋在離居住艙很遠的地方。

如同小說敘述,真實的 RTG 以多層堅固的高科技材質包裝,即便發生災難性事故也不會產生一絲裂痕。RTG 以放射 α 射線為主,α 射線僅能在空氣中移動數英吋,並且無法穿透衣物或皮膚。除非射線被分化成更細小的顆粒或蒸發,被人體吸入後才會產生影響。RTG 中的同位素通常被製成陶瓷顆粒狀,所以一般來說不太可能被人體攝入,尤其是這個同位素無法溶於液體。

▼ RTG 實體(source via)

real-nasa-technologies-the-martian

科學家正在竭力分析火星上的輻射環境,以便為太空人設計有效的防護系統。為了能在火星上生存,未來的探險家們需要絕對可靠又耐用的電力來源。這些能源系統可能包括輻射能、太陽能、燃料電池和核分裂等。

(筆記碎唸:很恰好的,《絕地任務》的首支預告也在今天上線了,期喜之情再度高升。總之寫完文章再次印證,「以自己腦力想像小說場景,再對照真實世界或具象圖片」實在是一件超級無敵有趣的事啊。)


 

Book 關鍵字筆記 Andy WeirNASA火星任務絕地救援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Related Posts

《故事的解剖》第一部【作者與說故事的技藝】

Posted on September 24, 2015April 2, 2016

依序節錄美國劇作教學大師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的編劇聖經

Read More
Book 為什麼你的故事被打X

《為什麼你的故事被打 X》閱讀心得簡記

Posted on February 24, 2016November 6, 2016

「人生只有在奮鬥的時候才顯出意義。勝敗掌握在上帝手中,所以讓我們為奮鬥喝采吧。」

Read More
關鍵字筆記

10 個《不可能的任務》中的經典諜報配件

Posted on July 28, 2015September 19, 2018

改編美國影集《虎膽妙算》,賣座動作大片《不可能的任務》系列自 1996 年起至今已推出四集

Read More

Say Somthing /Cancel reply

Writer /

  • 1 Chrys

Caution /

✸ 全站不設避雷針 ✸

Newest /

  • 《鐘點戰》美術設計
  • 《鐘點戰》觀影小記 / 科幻奇才 Andrew Niccol
  • 《太空孤航》孤單療程
  • 2024 小記電影媒體這件事
  • 《愛在紐約》讓善良發生

TOP /

  • 拆解今敏首部執導作品《藍色恐懼》 (5424)
  • 回到 1982:《電子世界爭霸戰》的 CGI 革命(上) (2802)
  • 《狩獵者︰凜冬之戰》的視覺妝造設計 (2473)
  • 類型科幻鼻祖《禁忌的星球》:人面獸心? (2228)
  • 25 件《神鬼傳奇》冷知識 (1871)

Today’s Top /

  • 10 個《不可能的任務》中的經典諜報配件
    10 個《不可能的任務》中的經典諜報配件
  • 《鐘點戰》觀影小記 / 科幻奇才 Andrew Niccol
    《鐘點戰》觀影小記 / 科幻奇才 Andrew Niccol
  • 拆解今敏首部執導作品《藍色恐懼》
    拆解今敏首部執導作品《藍色恐懼》
  • 25 件《神鬼傳奇》冷知識
    25 件《神鬼傳奇》冷知識
  •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誠意十足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誠意十足

Column /

  • 幕後製作
  • 逐格筆記
  • 關於劇本
  • 關鍵字筆記
  • 視覺美術設計
  • 電影聲波
  • 電影不冷場

Genres /

  • Drama
  • Sci-fi
  • Action
  • Adventure
  • Crime
  • Comedy
  • Thriller
  • Romance
  • Fantasy
  • Animation

Rating /

  • ★★★ 8-10 分
  • ★★☆ 6-7 分
  • ★☆☆ 1-5分

Visitors /

Contact /
captaiinrunaway@gmail.com

©2024 菲林漫步. All Rights Reserved.
 

Loading Comments...